林岗副校长说,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的印象是,《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是仅次于《经济研究》的经济学杂志,一个学生能够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了更好的条件,希望《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能够发扬老前辈奠定的好传统,建立自己特有的风格,把杂志办得更好。要努力做到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要从我们这里出来,重大问题的讨论以我们这个杂志为论坛。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毕业于我校经济学院并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工作过。她在发言中指出,在经济学系4年的学习和编辑部两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对我之后从事的政策研究和出版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她对杂志的发展提三点希望:第一,发扬优良传统,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第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为在我们经济理论的话语体系中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做出突出贡献;第三,希望杂志不仅办成国内一流,而且要办成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杂志。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的发展提三点希望:第一,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新的贡献。第二,要发扬办刊优势,用好办刊资源,突出办刊特色,创新办刊理念,搞活办刊机制,提高办刊质量,在期刊建设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第三,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发挥专家的作用,挖掘作者和读者资源,扶持中青年经济学者的成长,做好经济学家的孵化器。
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朱伟峰说,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各界都在强调要文化自信。在我看来,我们不但要文化自信,还要文化自强,在自信的基础上自强。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这样的学术期刊,在走向国际上,在创国际一流品牌上,也要有自信和自强。
随后,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所所长高培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曾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工作过的老同志卫兴华教授、何伟教授、胡乃武教授、高成兴教授也纷纷发言,他们在祝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30年周年的同时,还围绕着经济学发展和学术期刊建设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杨万东主持,主编方福前教授代表编辑部汇报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发展的情况,并展望了杂志未来的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