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计划启动会。会议公布了今年的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计划评审结果,并就今后如何改进和加强期刊建设、提高办刊质量进行了交流。冯惠玲副校长主持会议,科研处、学校各期刊负责人及编辑参加会议。
冯惠玲副校长首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计划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她指出,人民大学从今年开始实施十年腾飞计划,正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一流的学术期刊是一流大学的学术品牌。为此,学校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实施重点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计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在加强对期刊管理的同时,加大对期刊的资助力度,为各刊物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办刊水平,涵养学术品牌,培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按照计划要求,共有15种学术期刊向学校提交了申请。
冯惠玲副校长介绍了专家评审情况。根据各期刊的实际情况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讨论,学校决定分两个层次对学校主办的13家期刊进行资助,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6种期刊获得10万元资助,《教学与研究》等7种期刊获得5万元资助。她要求各期刊应继续加强学术规范,提高学术水准;同时希望接受资助的各个期刊要合理使用资金,要真正把资金用于改善办刊条件、提高办公质量方面。学校将对各期刊实施质量提升计划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根据情况进行奖励。
随后,书报资料中心副总编高自龙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术期刊评价的发展情况,包括《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报告》中关于期刊评价指标体系、SSCI关于期刊编辑的学术规范和要求等。
背景资料:
近年来,在各刊努力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9种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按南京大学CSSCI总被引次数与2004-2006三年他引影响因子的加权值高低顺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在高校社科综合类学报中排名第一;《教学与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类期刊中排名第二;《人口研究》在社会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三;《清史研究》在历史学类、《国际新闻界》在新闻学与传播学类期刊中排名第四。
中国人民大学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展“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活动。“中国期刊方阵”由“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奖”(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百”(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期刊、“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期刊四部分组成。):
“双百”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双效”期刊:《教学与研究》《法学家》《清史研究》《人口研究》
学校各学术期刊在服务学校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随着近年来学校学科的发展,学校创办了一些新刊,如《学报》英文版及《国学学刊》,也有一些学院创办的集刊(以书代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如经济学院的《政治经济学评论》、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基督教文化学刊》以及文学院的《问题》等入选CSSCI来源集刊(2008-2009年)。
现有的学术期刊都是学校的学术品牌,也是相关学科的主要学术阵地。在现有学术期刊发展的良好基础上,学校计划通过资助的方式,来支持现有学术期刊,并提出更高要求——培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