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期刊管理中心、图书馆联合举办“名刊荟”第4期学术沙龙。《自然》编辑走进人大校园,围绕“揭秘《自然》及高影响力论文的发表之路”主题,就学术论文发表的相关问题为科研人员答疑解惑,打开编辑出版流程的“黑盒子”,助力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会见了施普林格∙自然副总裁崔晓莹一行,双方结合国际学术发展趋势就科研发展规划进行交流。图书馆馆长张斌参加会面并主持学术沙龙。
崔晓莹表示,《自然》编辑校园行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自然》系列期刊编辑与中国大陆地区重要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互动活动,此次学术沙龙是北京站首场活动。在传统业务基础上,施普林格·自然致力于不断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增值服务,专注于帮助中国的科研人员打造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其科研出版的能力。
张斌表示,图书馆始终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优质的馆藏资源服务,《自然》系列期刊等国际顶尖学术资源已深度融入馆藏体系,希望师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前沿领域汲取养分、开拓视野。此次“名刊荟”学术沙龙特邀国际高水平期刊编辑走进人大,正是为了打破学术出版的信息壁垒,助力青年学者更精准地把握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期待本次活动激发思想碰撞,既提升我校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力,也让“名刊荟”成为链接学术前沿与本土研究的桥梁,推动跨学科、跨文化的学术对话与创新。
学术讲座中,《自然-气候变化》高级编辑严凌霄、《自然-人类行为》编辑王笑介绍了《自然》及自然系列期刊的基本情况、稿件处理流程,解读审稿逻辑、分享写作要诀,就论文写作与投稿解读了注意事项和实用方法,并在现场同与会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施普林格∙自然相关领域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期刊管理中心、图书馆负责人,校内学术期刊代表,生态环境学院、应用经济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师生代表等60余人参加学术沙龙。